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十三五規劃
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是指在特定的區域空間范圍內,對未來經濟建設的總體部署。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是經濟、社會、科技和環境的空間統一形式,是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在地域空間上的落實和體現。一個完備合理的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應包括在充分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先期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思路的確定,并以此為指導進行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全面系統地分析、制定、評價與落實,它是統籌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
【規劃特點】
地域性:區域經濟發展規劃與一定的區域聯系在一起,從本區域的區情特點出發開展區域經濟規劃工作。
戰略性: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對未來發展在科學預測的基礎上作方向性的描繪與規劃,有一定的戰略性。
綜合性:主要涉及經濟、社會、人口、環境、資源等各個方面,體現了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基本任務。
動態性:區域經濟系統與全國、其它區域及內部各個子系統之間隨時進行著要素的流動和能量的交換。
群眾性:為了達到預期的目的,既要使區域經濟規劃具有科學性,又要使區域經濟規劃具有群眾性。
【規劃主體】
經濟發展目標:區域經濟規劃的總目標通過目標體系來體現,主要包括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環境改善等方面。
主導產業選擇:區域主導產業具有一定區域特色,能發揮區域優勢,能在區際貿易中取得比較利益的產業。
產業結構配置:把生產要素按部門進行配置,并把它們組合起來,各生產要素部門之間按一定比例協調發展。
區域空間布局:通過生產力的布局協調區域內之間的發展關系,以促進區域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規劃范圍】
區域經濟圈(經濟帶)、區域經濟開發區、省域、市域、縣域、鄉鎮、村集體
【規劃分類】
·國民經濟發展規劃
·城市經濟發展規劃
·鄉村經濟發展規劃
·文化產、事業發展規劃
·農業發展規劃
·林業發展規劃
·健康服務業發展規劃
·海洋經濟發展規劃
·養老產業發展規劃
【規劃趨勢】
未來趨勢:多規合一,主要包括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環保規劃。
|